|
落缤片片绪离迁 萧念依依思未堪 旧事城南流水去 苍阁溪畔待君还 魂倾香断有谁怜 别后文颜渐墨干 烟柳画桥凋碧尽 庭疏凄冷又经年 秋壑枫红幽梦残,月华帘卷旧书间,阑珊灯火迟迟笔,万象萧然清清寒。秋雨入空山,阴云笼麓前,素心无所寄,花木凋溪蕃。《道德经》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万物氤氲,草昧鸿蒙,信者恒信,道者道恒,灵犀交措,修之意诚。宇宙万物的本质及运行轨迹,称之谓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中庸之道乃人伦正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伦如澄,永远面临着五种关系即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儒家称之为“五伦”,此五伦关系是自然存在的宇宙现象。人伦关系之序与宇宙之秩序完全吻合,所以五伦生成五德,也称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由五德生出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溯之而言,十义到位而五伦和谐,五伦和谐了,所以《弟子规》从“入则孝”入手,开始了生命过程的人伦初旅,以内见外,以心见身,以道御术,内圣外王。人类教育若不以人文教育为本,知识教育与自然教育都将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山月苍茫悄悄弯,飞花斑斓片片寒,莫道此生知己少,孤樽对月人莫嫌。枫叶山红,处处韵展,天地酼秀,日月萃精。暮谷霞渐残,幽径凋花兰,诗成与谁赋,独吟山水间。《道德经》曰:大制不割。宇宙世界浑然一体,大千万物相互依存,互为体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符合天道的人文之道便是文化核心,“文以载道而化天下”,就是社会规律应当效法天道法则,这是世界古今所有经曲文化的共性道理,宇宙的精神是感恩与奉献,天人合一,大爱无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以德配天,所以感恩与奉献其实就是一种宇宙精神的人文自现!由自然精神转化到人间道德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厚等人类品德。《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古人大孝治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孝道以维系一个家风、族风、社风、民风,甚至历史与文明之风的传承根本。孝道乃宇宙之道的人间显化,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人类文明的教育之道,应从“入则孝”开始。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