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区域 天下 访谈 文化 科技 图片 视频 城事 手机版
书画 艺术 书画 阅读 娱乐

祥龙呈瑞 丹青迎新——当代艺术名家张鉴国作品鉴赏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朱琳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07
摘要:【艺术简历】 张鉴国(原名张建国),妙景。1968年出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导师王镛。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高研班,导师赵卫。获得美联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朱曜奎。现为北师大山水高研班导师,文化部山水课题班导师,北京人文大学教

 

 

【艺术简历】

张鉴国(原名张建国),妙景。1968年出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导师王镛。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高研班,导师赵卫。获得美联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朱曜奎。现为北师大山水高研班导师,文化部山水课题班导师,北京人文大学教授,大庆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寸耕社社员,中国水墨研究院创研部主任,中国长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张建国美术馆馆长,甘肃张鉴国美术馆馆长,江苏宜兴张大乔紫砂书画艺术馆馆长,大庆雪桥美术馆馆长。梯田山水通过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登记,并出版《梯田山水论》和《梯田山水美学》等专著,数十篇论文发表在省、国家级杂志。学习强国发表文章《梯田山水美学的践行人和倡导者-张建国》,2016年在美国纽约举办《弘正养道—张建国山水画纽约展》。
 

 

弘道养正

——记大红袍画家张鉴国

作为当代的中国山水画家张建国用自己的新的生活感受,用这个时代的文化感受来观察传统,研究传统笔墨,传统笔墨成为创作的精神支撑,创造的源头活水。建国的作品中体现了他广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又有精心的观察,细微的体察,形成自己创作的精神的张力,观建国的山水画作品,他是努力想表达他对理想对永恒之美的这些主题的歌颂,但是又从他所感受的观察的生活中的景物出发,把传统写意的笔法特别是画面的气韵结合起来,可以让人看到他的整个艺术过来的思考和实践有比较深厚的传统与当下的两级的维度,在这样一个文化空间里,去寻找自己的艺术定位。
 

 

这本大红袍的出版是张建国可以说相当一个阶段,在艺术上潜心探索的成果呈现。作为一位中国山水画家,张建国最可贵的品质就是报以坚定的文化理想和执着的艺术信念。许多年来,他可以说是一位潜心用力,锲而不舍的一位画家。在中国画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上始终是虔诚用心,努力耕耘,由此形成了他比较丰硕的成果面貌。
 

 

作为当代山水画家,张建国先生一方面注意吸收传统的悠长,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主要下了力气,去深入研究,而对写意的山水画传统,他也非常注重借鉴其中的精华。所以我看他的艺术非常突出的对传统的弘扬,体现了他在山水画这个领域深入的思考,如何用造型的语言,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当代的感受这种追求,因此他的作品是很丰富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题材面貌是很多样的。这对一个到中年的画家来说,从中就可见他所下的努力是非常巨大的,艺术首先来自勤奋,来自潜心的耕耘,张建国的画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建国的艺术很好的体现了把来自生活的感受和笔墨的追求结合起来。他的梯田山水,丹霞山水,特别是一种艺术的语言的一些创新实验,都和他的生活感受有关系,所以他是一位很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山川生命和现实生活的画家。在这样的基础上,把笔墨语言的研究和主题题材结合起来,也进行了许多技法的新的探索,所以这就很难能可贵的形成了他作品丰富的面貌,还有非常可观可赏的一种走向精微的艺术的格调与样式。
 

 

中国画一向注重讲品格,讲气质,张建国在艺术的探索中,努力增加自己的美学修养,努力去在山水画当代创新中保持艺术的品格,艺术的质量,这也与他长期潜心用力这种精神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发现 | 区域 | 天下 | 访谈 | 文化 | 科技 | 图片 | 视频 | 城事

Copyright © 2018-2023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 电脑版 | 移动版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