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简历】
姜志峰,当代实力派人物画家,野草诗社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签约画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艺术顾问,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第八届天津青年美展金奖画家,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人物画研究会常务副院长、秘书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天津美院,天津师大,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白庚延先生入室弟子,后又师从何家英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国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安徽文史馆等全国各级展馆收藏。每年有多幅作品在翰海,荣宝,保利,鼎天等拍卖行亮相并屡创佳绩。在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探索中博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既重色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笔下的女性充满丰富的情感和幻想,通过浓厚的情境刻画,美好,热烈,希冀,渴求与倾诉等等情愫慢慢浮现出来。这些灵性佳作让观画者可以感受到画家大纯真的气质。
忽逢幽人 如见道心 我一直相信,艺术家笔底所呈之相,即艺术家的心相。姜志峰先生的画,空明而饱满,轻盈而强大。那种流动于画面之中的内在的光,我想是来自画家自身的生命内蕴,借他笔下幽人流淌而出。艺术家溶生命感受和思索于画,就如学问家求生命真意于学,其中非但有我欣赏的美,更有我钦佩的境界。
初次邂逅姜先生的笔下伊人,确实有“乐莫乐兮新相知”的欣喜。她们“与古而新”,既熟悉又陌生:古典仕女的神凝意远,时有袅袅古韵透空而来;现代意向的自在自足,又使她们有一种前所未见的皎洁空灵。我喜欢的《无声》,画中女子似有着《九歌 湘夫人》中湘水女神的缥缈,如在水上,如在半空,衣裙若舒若卷,意态如止如翔。注视画面,仿佛听到留白处缭绕着《潇湘水云》的音韵。而画面中人物所执的乐器是标志着现代的双簧管,我想这正是艺术家与古而新的内在自觉。
动静相得,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手法,又正是它的神韵。我想姜先生是爱音乐的,他的画面中常有乐器的出现,使观者于无声中知有声。而我更喜欢的,是他处理空间的以虚入实。《木兰清露》之中,几位人物或低眉,或遐思,各怀幽姿。而最令人神远的,却是那个淡淡的伊人背影,几乎将观者的视线引入无边的虚明之中。
虚处可见境界,实处则见功夫。我因专业而关注名物。在姜先生画中,花,鸟,笙,箫,络绎于目。蓦见盛唐美器,收藏于日本正仓院北仓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也被他呈现于画作中,不禁被他用心之精,用力之专所打动。
读姜先生自己的文字,领会到他有着怎样敏感丰满的内心,与物而有情,与美而多情。画纸展开,整洁,明净,以手摩挲,感受到又一次生命蜕变的开始,内心有一种静静的涌动。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坚实圆满”,就来自这些对美好的敏感,对爱与善的向往,对画的热爱,一次次生命与画作的交融,在岁月中沉淀为对自我,文化,历史的认知与信念。
姜先生的画,使晚唐司空图描述的一重意境真切如见: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艺术作品不会外在于创作者的生命与生活。而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当他的生命精神与民族几千年来的艺术精神有了一种超越具体时空的内在遇合,澄澈空明的画境,皎洁飘举的“幽人”,实则已成为他内心状态的外在观照。 寄道心于幽人,我想这是何以姜先生的艺术世界无纤尘之染。 中央美术学院董梅
画中的女子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她们的眼神坚定而果敢。她们在茫茫旷野中独自前行,美得孤高、坚韧。这种美带着我们超越了单纯的视觉愉悦,进入一个空灵而纯粹的精神世界。画中某个女子分明是画家心中的缪斯,是他向往的桃花源,这般借壳还魂,包含着宗教式的寄托,嘈杂的现实中早已失落的那份纯洁与清静。在艺术中他找到了自身的依附与所属,对初心的坚守,对来时漫漫长路的回望,在虚构中得以表达。青春与少女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字眼,把这份美好留下来,是历代丹青妙手梦寐以求的。姜志峰点染的不单是画里的青春更是生命的花季,那些花朵终会绽放整个季节并深深装裱在人们的记忆里不败落不褪色。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