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宾礼艺术大师林立中简介 林立中,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CCTV星光大道艺术顾问、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委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杭州黄宾虹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兰亭画院副院长。2020年被评为中国当代书画最具收藏价值的书画家,2021年被评为书画界十大艺术品牌创新人物。
林立中:大山里走出的大画家 詹鄞森 大山耸峙,莽莽苍苍如海如洋;青山不老,漫长历史积淀了多少传统文化? 漳平双洋镇,曾为宁洋老县城,存史389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度从永安进入双洋考察,赤水香寮人氏王景弘多次下西洋,与郑和迎风并立船头,感叹大江东去的豪迈。 400多年过去,从大山里走出的大画家林立中,又成了宁洋人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仰望大山 1961年,他出生在漳平市赤水的一户木匠艺人家里。这里大山簇拥,翠竹林立,于是他取名林立中。 一座百年古村落,掩映在大山皱褶的茂密竹林果园里。他常常仰望大山,遐想山外的世界。白墙黑瓦隐约在古树竹林之中,在黛青色远山映衬之下,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父亲是民间手艺人,琴棋书画,毛笔漆刷,画床花雕窗花。宁洋到处都有古建筑,民居、祠堂、寺庙,林立中对其中的木刻、泥塑、石雕、彩绘,人物、花鸟、山水等等,充满了好奇。古建筑上的才子佳人、渔樵耕读,古往今来的种种传奇,成为他艺术的启蒙。富丽堂皇、雕龙附凤的木雕、泥塑、彩绘,让他沉入了艺术的天地。
在手艺人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喜欢画画,如痴如醉。没有学画的书籍,他就以家乡山林为摹本,他临摹连环画,他常到竹林里,观察竹子的神态。“艺术就在身边。”他说,他无师自通画山水,画竹子,画人物。 12岁那年,他独自一人跑到离家十余里的吊官岩看竹,天黑了忘了回家,当亲朋邻里找到他时,只见他趴在那里静听什么。原来,他正在听竹笋拔节的声音,乡亲们哭笑不得,骂他“竹痴!”他从小画竹、刻竹、护竹……他笔名竹邻,自称竹邻居士。 取法自然,家乡的山山水水,成为他的老师,他写生、临摹,乐此不疲。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看他涂涂抹抹,对画着迷,他们默默地支持他学习书画。 他常常仰望大山,渴望走出大山。
二、部队锤炼 高中毕业,他当上了教师。不久“自卫反击战”开始,正是适龄青年,青春热血在燃烧,他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结果他到了部队,却被安排广播电台宣传科,成为图书管理员、放映员。他是文化人,很快被部队发现,就成了前线记者。 军营生活给他带来了太多惊喜,收获和感动。只有到过兵营的人,才能真正体验“铁”“血”“汗”三字的真正含义;只有来到战士之中,才懂得谁是最可爱的人。 军营血与火的锤炼,成了他人生中的向心力、主航标。在省城福州从军的4年,他受到郑乃光、沈觏寿、林鸿翥、唐国光、曾贤谋、陈挺、许金宝多位国画名师指点,画艺因此升华,造型充实、画面丰富,色彩强烈。
1982年,他以一幅《虚心向上》的墨竹画探路画坛。清新淡雅、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在北京征服了观评的行家里手,他一举夺得全军书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同年,他被福建逸仙画苑、江西庐山画院聘为画师,战友们称他为“战士画家”,当时他刚满20岁。 1985年,他的作品《幽谷泉声》被武汉黄鹤楼收藏,标志他的艺术之旅又跃上了新台阶。此后,他幸运地进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这期间,他的作品明显带有“闽派”“浙派”相融合的痕迹。他创作的《湖边老屋》《万古》等系列作品,汲取了民间版画的特点,丰富了端丽的“闽派遗风”,又大胆揉进空灵、洒脱的“西子格调”。这些作品在杭州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1993年,林立中编著的第一本书画家采访专辑《墨海时流》(上下册)出版,图文并茂,收集了他采访的海内外550多位书画名家,刘海粟、吴作人、程十发、李超哉、亚明、娄师白、钱松喦、陈大羽、刘江、朱颖人、朱恒、费新我、周哲文、沈觐寿以及东赢大师笹木清风、涉谷翠清等,也因此收藏了这些书画名家的许多作品。他视野更为开阔,心摹手追前辈们的艺术之路,艺术又一次升华。西泠印社社长书法泰斗沙孟海为此书题签,大书画家收藏鉴赏家钱君匋作序《东方文化厚土中璀璨的远祖灵光》。 在军营,林立中从事文艺、影视宣传、图书管理、采访写稿、摄影画画、刊头板报等工作。他说,部队文艺兵,需要一专多能,军营全靠自学摸索,但我始终坚信,“勤能补拙”这句古语。
三、社会打磨 “为画难,为艺难,为文乃难之又难。我以为此话有理。”林立中说,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40多年的情缘中,总离不开“文艺”,上天始终把我安在为“文”、为“艺”道路上。 林立中从校园的文艺骨干,到前线部队的宣传战士,解甲而未归田,又分配进工厂,是工人俱乐部放映员兼美工。后来他又回到乡里,干起文化中心的群艺工作,他开办艺校、创办画会、出版宣传文艺期刊、普查文物均是高手,古田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浪花》报,均出于立中的之手。后来考入学院,调到文化局当了秘书、提到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走进报社,扛上摄影机,当上新闻记者。40多年走了一大圈,总是与“文”字打交道,经历了多种社会与文化的丰富磨练。
报社的20多年,他的视野开阔,见识深卓,他思考、采访、写作,摄影、书画,一刻不停行进在社会实践和游历于艺术之路上。10多年前,他把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整理出来,又出版了《砚边散记》一书。 这是一部关于书画、摄影艺术的文集。收入感受经典、彩墨时风、砚边人物、艺苑杂谈、生活散记、影里故事、立中彩墨等约30万字。 这时期,他先后从师沙孟海、潘公凯、朱颖人、刘江、叶尚青、周哲文、陈挺、曾贤谋等大师,修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民美美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杨柳青书画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的专辑《竹邻闲集》《砚边散记》《林立中书画选》《林立中花鸟画》《林立中作品欣赏》《林立中画竹》《林立中兰竹精选》等发行。
林立中认为,出书不是为了当作家、评论家,画画写字也不是想当书画家,写作、摄影是职业,更是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不管干什么,贵在持之以恒,“笨鸟先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学也能成才。在社会和报社这个大家庭里,采访、写稿、拍图、作画、写字是他的“本分”,也是相互切磋、思想交流、境界升华。在新闻工作中他获取了中国地市报和福建新闻奖60余次,获中国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新闻界美术书画作品展》最佳创作奖。他坚信:技易得,品难求。高枝难攀,还得加倍努力!
四、走出大山 林立中的国画,师法自然,广揉国内外名家风格与技法于笔端,大胆泼墨,勇于创新,意境隽永,不落旧套。林立中更善于画竹,他删繁就简,疏密相间,浓淡相宜,颖妙成趣。有时看似寥寥数笔,却又竹影横生,妩媚婆娑。他画的竹虚怀向上,清新典雅,丹青天成,有新时期的中华气象,谓“盛世中华竹”。 他画山水、花鸟,有时酒酣性至,信笔涂来,不受拘束。或书或画,篆笔中锋,笔墨苍劲,龙走蛇游,一气呵成。林立中的画得益于书法功底、文学修养,他的书体多变,行草隶篆兼融。干笔如秋风枯树,湿润含春雨带露,既有现代书法的豪放、不拘,又有传统笔意在扎实、章法。
近年来,林立中的作品走出大山,努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推向世界。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写意人生—林立中》上下集,《一带一路优秀艺术家林立中》《中国文化人物—林立中》等。近年来林立中多次以团长的身份带团出访,把中国优秀而独特的书画艺术向世界传播。由于他的杰出成就,《新中国美术图鉴》《世界美术家大辞典》《中国拍卖年鉴》等专题专栏把他业绩载入史册。
请横屏欣赏
《荷绿花香影入塘》纸本 48cm×680cm 2022年 林立中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