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9点,阳光透过玻璃门洒进邹城齐鲁时代花园支行的现金柜台,柜员王颖已戴好浅蓝色手套,面前整齐码放着一沓沓用皮筋捆好的零钱——有皱皱巴巴的十元二十元的纸币,也有裹着透明胶带的五角硬币,这是附近超市老板今早送来的“营收款”。
“您好,您先坐会儿喝口水,我慢慢点,保证一分不差。”李颖笑着递过一杯温水,指尖轻轻捻开一张皱巴巴的纸币,对着光线仔细检查防伪标识,再用直尺压平边角,归入对应钞格。客户摆摆手:“姑娘不用急,这些零钱我在家数了三遍,可总怕乱了,还是你们专业。” 说话间,王颖的双手不停:纸币按面值分成1元、5角、1角三类,每100张叠成一沓,用纸条标注数量;硬币则倒入专用清点盘,通过凹槽分类,哗啦啦的声响里,她眼疾手快挑出两枚边缘磨损的旧币,“您好,这两枚硬币有点变形,我给您换成新的,花着方便。” 这样的场景,是王颖工作的常态。作为网点的“零钱处理能手”,她每天要接待十余位兑换或存储零钱的客户,有小商贩、便利店店员,也有攒零钱给孙辈的老人。“别小看这些零钱,对客户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王颖边说边将清点好的零钱录入系统,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停在“34862.5元”时,她将存好钱的回单递给客户,“您看,总数和您记的一样,以后要是忙不过来,提前给我打电话,我留好窗口等您。” 客户接过存单,指着王颖指尖淡淡的茧子:“我知道你们点零钱费眼睛又费手,上次我看你点完一筐硬币,揉了好一会儿眼睛。”李颖笑着摇头:“没事,只要能帮大家把零钱捋顺,让钱‘好花好用’,这点累不算啥。” 临近中午,阳光已褪去清晨的柔和,却依然暖融融地裹着柜台。王颖刚送走拎着零钱袋道谢的便利店店长,又迎来了揣着布包的老奶奶——布包里是老人攒了半年的硬币,用手帕层层裹着,边角还沾着些许棉线。她笑着欠了欠身,重新打开干净的清点盘,指尖轻触硬币的瞬间,仿佛触到了老人每日买菜时的细心攒存、给孙辈买糖时的满心欢喜。当阳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也落在那些被一一归位的零钱上,硬币折射出细碎的光,纸币平展着露出原本的纹路——那光里,是普通人日子的踏实;那纹路间,是柜员指尖传递的温暖。在这方寸柜台前,她数的从不是冰冷的零钱,而是千家万户的烟火气,是一城百姓的安心与甜。(黄文韬)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