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区域 天下 访谈 文化 科技 图片 视频 城事 手机版
综合

夏游记行:金岭溪

来源:搜狐 作者:王东方 吴维康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4
摘要:从武义县城出发过新宅村往左,沿着蜿蜒的山路,满目皆是浓郁的绿,层层叠叠直至天际。待山势稍缓,豁然开朗处,一座村落安然卧于谷地溪流环抱,俨然一幅遗落人间的淡墨山水,此地名曰金岭溪村,这是个由岭脚、苦竹园、溪下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村庄。放眼望

从武义县城出发过新宅村往左,沿着蜿蜒的山路,满目皆是浓郁的绿,层层叠叠直至天际。待山势稍缓,豁然开朗处,一座村落安然卧于谷地——溪流环抱,俨然一幅遗落人间的淡墨山水,此地名曰金岭溪村,这是个由岭脚、苦竹园、溪下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村庄。放眼望去,古木苍苍,深翠沉静,连空气也沁润着草木特有的清冽,是夏日里寻幽避暑的绝佳去处。

我们抵达之岭脚自然村时,恰逢一群小学生在此游玩。有的在竹筏上,手持水枪相互追逐“对射”;有的在景区设置的池水里,紧张而开心地捉泥鳅,让旁边站着观看的家长又想起了自己小时在溪水里捉鱼的美好时光。清脆的笑声,与流水声交织。

金岭溪村的夏日,清凉从脚下开始。村前的菊溪清澈见底,溪水漫过卵石,泛起细碎的银光。水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时有小鱼倏忽而过,划出一道灵动的弧线。溪水清凉,赤足踏入,一股沁心的凉意瞬间从脚底漫至全身,仿佛连时光也被濯洗得缓慢澄澈。

溪畔五株古树撑开浓荫,树冠如盖,投下斑驳的光影。树下一圈鹅卵石围成的休憩处,形状各异的石块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坐在石上,听溪水潺潺,看孩童嬉戏,夏日的燥热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溪上有两座石拱桥一曰“三井桥”,一曰“仙鹿桥”,一座钢丝木板结合的桥则曰“悠悠桥”,各自连接两岸。若想更贴近自然,还可踩着溪中的矴步石阶涉水而过。石阶边沿生长着青苔、青草,湿滑却有趣,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却也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溪水的清凉与山间的野趣。

穿过溪流往山上行走,绿荫蔽日,古藤垂挂,山风穿林而过,带着草木特有的清冽。山道旁有三井庙、相公亭等景点,每一处都藏着一段传说。

山脚下,古树参天,浓荫如幕。三井潭清澈幽深,相传是仙女沐浴之处。潭水冰凉,掬一捧洗脸,顿觉神清气爽。一位陈姓大叔正带着一家老小在此纳凉。大人们在树荫下吃着水果,孩子们则在浅溪中摸鱼、捡石子,玩得不亦乐乎。大叔感慨道:“1975年,我15岁,跟着供电局工人在这里架电线,安装电灯,累了一天就在溪水里泡澡解乏。如今的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们那时,七八岁就得下田干活。”他的话语里透着对往昔的怀念,却也掩不住对眼前这份闲适的满足。

村中偶遇“顺德农家民宿”的老板,他谈起儿时的菊溪,眼中闪着光:“那时候溪里有磨盘石、桶石、勺石等,形状各异,光滑冰凉。还有三口井,就是三块石头当中都有个洞,站中洞中溪水常年没到膝盖,我们整天泡在水里面玩。”言罢,他轻叹一声,“后来修公路,许多石头不见了,可惜啊。”言语间,仿佛那些消失的石头仍在他记忆里闪着微光。

远山青黛如屏,近水碧透如眸,帐篷点点如星子散落于溪畔林间,走了一圈有点累了,沏一杯当地野茶,安然坐在帐篷里看几页书,凉风徐徐,惬意之极,心中一片宁静。

摄影/吴维康

几年前的首届金岭溪文化旅游节盛况仍历历在目。百鹿台上,《花轿迎亲》的民俗表演红绸翻飞,唢呐嘹亮;《五星红旗》的歌声激昂,《又见炊烟》的舞姿柔婉;婺剧选段铿锵古韵,恍如一场声色交织的盛宴。“陈相公水上接仙女”的古老迎亲戏,党员重现“游击队员扎竹排泅水送情报”等异彩峰程的节目更是吸引了从多的“长枪短炮”和游客们的喝彩。亦有烧烤的香气与啤酒的微醺弥漫在夏天风里,令人想畅饮一番。此次来游玩,虽无节日的喧闹,但溪畔的长廊、亭台、戏台仍悄然点缀山水,为山村添了几分烟火气。

金岭溪的传说,藏在每一块溪石间。陈相公与仙女的故事代代相传:相传大宋年间新宅镇少妃村陈相公,在菊溪上撑排贩盐,巧遇天上仙女三姐妹在菊溪三井潭沐浴嬉戏,陈相公诚恳向仙女求婚,最后仙女小妹告别天庭,下凡人间与陈相公成婚,结为恩爱夫妻。陈相公与仙女百年后,乌门一带的陈姓人就在陈相公遇仙女的三井潭边的山上建起三井庙,供奉陈相公与仙女夫妇。以及后来莲房姑娘来三井庙下跪叩拜陈相公,求陈相公保佑自己能嫁个像陈相公一样的夫君,结果跪着起不来,姑娘的母亲立即请求陈相公,等女儿回家沐浴后再请陈相公迎接,莲房姑娘立马就站起来了。回家后,母亲果然为女儿烧水沐浴,女儿在沐浴中忽听得唢呐声声,见陈相公的迎亲队伍越来越近,遂含笑合眼。这些故事为金岭溪蒙上一层浪漫的色彩,也让溪水的流淌多了几分诗意。

夏日的金岭溪,是清凉的,是静谧的,也是生动的。菊溪水载着山居的梦,不舍昼夜地奔向远方;村民的生活如溪流般平淡却坚韧,新旧交织中,乡土的本真与时代的烟火悄然融合,流水汩汩,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深情与未来的希冀。

离开金岭溪村时,回首望去,远山如屏,近水如眸,村落依旧安然。夏日的清凉与宁静,已深深烙在记忆里。我应该还会再来,听溪水讲故事,看山色染暮烟,让身心再次沉浸在这幅流淌的水墨画卷中。(王东方)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发现 | 区域 | 天下 | 访谈 | 文化 | 科技 | 图片 | 视频 | 城事

Copyright © 2018-2028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 电脑版 | 移动版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