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新华在线网书画 • 正文

年度书画榜样赵英斌的艺术征程

发布时间:  人气: 次  作者:朱琳

【艺术简历】

赵英斌,天津市人,1944年生于河北省晋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学院本科毕业,曾为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广东省私立华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广州白石书院院长。

作品《雪原初晴》获天津市金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

出版有

艺术理论专著《画余论画》(天津古籍出版社)

艺术专著《中国写意人物画技法》(天津杨柳青画社)

《中国写意人物画范图》(天津杨柳青画社)

《速写》及视频光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风景写生基础与实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速写基础与实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南国大叶》(指墨)2006年

 

墨韵南国,叶影人生

——赵英斌指墨人物画《南国大叶》赏析

文/豆包

一、引言:指墨艺术的独特魅力

指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凭借其创作者以指代笔的独特创作方式,展现出与毛笔绘画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相较于毛笔细腻流畅的线条与丰富多变的笔触,指墨画以手指直接蘸墨,在宣纸上游走、按压、涂抹,所形成的独特痕迹与墨韵,承载着更为直接和质朴的情感表达。赵英斌的指墨人物画《南国大叶》,便是在这一独特艺术语境下诞生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指墨技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充满韵味与深意的南国图景。

《为黄宾虹造像》(指墨)2006年

二、画面整体布局与氛围营造

(一)主体与空间的构建

在《南国大叶》中,赵英斌巧妙地构建了画面的主体与空间关系。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是那硕大而富有张力的芭蕉叶,它们以不同的姿态、角度肆意伸展,仿佛在向观者诉说着南国大地的蓬勃生机。芭蕉叶的层层叠叠,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层次,从前景到背景,营造出一种空间的纵深感。而在这大片的芭蕉叶之间,人物的出现则显得较为含蓄。人物的身形较小,与巨大的芭蕉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更在情感和意境上引发观者的深入思考。

《蝶恋花》2020年

 

(二)氛围的渲染

从氛围渲染来看,整幅画通过墨色与色彩的运用,营造出浓郁的南国气息。芭蕉叶以淡墨、浅绿为主色调,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叶子的质感与光影效果,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而那点缀其中的红色芭蕉花,如同一抹灵动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打破了墨色的沉静,使画面在静谧中又透露出一丝热烈。整体氛围既展现了南国自然环境的静谧与温润,又暗示了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长与不息律动。

《李白蜀道难诗意图》2025年

 

三、指墨技法的精妙运用

(一)线条与形态的塑造

赵英斌在《南国大叶》中对指墨线条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以手指蘸墨勾勒芭蕉叶的轮廓与脉络时,线条虽不如毛笔线条那般流畅细腻,却有着独特的粗犷与朴拙之感。指痕所形成的线条,或粗或细,或断或连,展现出一种自然随性的美感。这种线条不仅准确地表现出芭蕉叶的形态,更传递出叶子坚韧而富有生命力的特质。在描绘人物时,线条同样简洁而有力,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的身形与动态,虽未作过多的细节刻画,却能让观者感受到人物的神韵。

《松下问松叟》2025年

 

(二)墨色的层次与变化

墨色的层次变化在这幅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手指蘸墨的多少、按压的轻重以及涂抹的快慢,赵英斌巧妙地控制着墨色的浓淡干湿。在芭蕉叶的表现上,浓墨用于强调叶子的边缘和脉络,展现出叶子的立体感;淡墨则用于渲染叶子的大面积部分,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效果。而在人物的墨色处理上,相对简洁却不失精准,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表现出人物的衣着和姿态,使人物在这片南国大叶的背景下,显得既融入又突出。

《牛腹我背装尽一山青翠》2025年

 

(三)肌理效果的呈现

指墨画特有的肌理效果在《南国大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指与宣纸接触时,因压力、湿度等因素产生的不规则痕迹,形成了独特的肌理。在芭蕉叶上,这些肌理仿佛是叶子表面的纹理,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质感。这种肌理效果是毛笔绘画难以完全复制的,它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感受到创作者与画面之间更直接的情感连接。

《进山寻友看画》2025年

 

四、画面元素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一)芭蕉叶的象征意义

芭蕉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常常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孤独、忧愁等情感。在《南国大叶》中,硕大的芭蕉叶不仅是南国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更象征着南国大地的丰饶与生命力。其宽大的叶片,仿佛能包容万物,寓意着一种豁达与包容的精神。此外,芭蕉叶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也可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无论面对何种风雨,都能坚韧地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布谷天外》2025年

 

(二)人物的角色与寓意

画面中的人物虽然在视觉上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是画面的灵魂所在。人物在这片芭蕉叶的世界中,可能是南国生活的参与者,也可能是这片自然景观的观察者。他的存在,使画面不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有了人文的关怀与思考。人物与芭蕉叶的对比,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袤的自然面前,人类虽然渺小,但却与自然紧密相连,相互依存。这一寓意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牛腹我背装尽一山青翠》2025年

 

(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从更广泛的文化内涵角度来看,《南国大叶》这幅画融合了地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精髓。南国的芭蕉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指墨艺术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让观者领略到南国地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画作中所蕴含的对自然、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代人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对回归自然、探寻内心宁静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李白黄山诗意图》2024年

 

五、《南国大叶》与赵英斌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理念

(一)艺术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通过《南国大叶》这幅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赵英斌指墨人物画艺术风格的延续与发展。在他的一系列指墨作品中,都能看到对指墨技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题材的关注。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事物通过指墨艺术的形式进行升华。《南国大叶》在保持其一贯简洁、质朴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对空间、色彩以及画面象征意义的探索,使作品在形式与内涵上都更加丰富和深刻。

《日啖荔枝三百颗》2025年

 

(二)创作理念的体现

赵英斌的创作理念在《南国大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秉持着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同时又不满足于传统的束缚,积极探索指墨艺术在当代的创新表达。这幅画不仅是对南国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通过画面传递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感悟。他希望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美感上,更能深入思考画作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与升华。

《本是瑶池种赠予有缘人》2025年

 

六、《南国大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对传统指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传统指墨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赵英斌的《南国大叶》为传统指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他在继承指墨艺术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精神,对指墨画的题材、表现形式以及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创新。通过这幅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指墨艺术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热情,推动了指墨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好花长开》2025年

 

(二)对地域文化的艺术呈现

《南国大叶》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南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显得尤为珍贵。这幅画作通过对南国芭蕉叶、人物等元素的描绘,让观者领略到南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它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了解和感受南国文化的魅力。

《雪原初晴》2004年

 

(三)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关照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精神世界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南国大叶》所营造的宁静、和谐的画面氛围,以及所蕴含的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片栖息的净土。观者在欣赏这幅画作时,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这体现了艺术作品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积极关照,彰显了艺术的社会价值。

《高原红云》2004年

 

七、结语

赵英斌的指墨人物画《南国大叶》,以其独特的指墨技法、精妙的画面布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关照,成为一幅极具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赵英斌个人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次精彩呈现,更是传统指墨艺术在当代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期待赵英斌能够继续秉持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精神,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指墨作品,为中国传统指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观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关注和探索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表达,让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雪原集市》(指墨)2006年

 

《雪原逆风》(指墨)2006年

 

《为陶渊明造像》(指墨)2006年

 

《旋风》(指墨)1993年

 

《野乐》(指墨)1993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Copyright © 2018-2028 新华在线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