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苏常熟这片“江南福地”,有一座民间智库——“袁勤生管理思想”展示厅。大厅内,整齐罗列着20个壁面展示板块,系统阐释了“袁勤生管理思想”创新的理念和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大量的照片、题词和文字等史实资料,展示了袁勤生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那么,袁勤生是谁?他的管理思想又为何能赢得大家的一致推崇呢?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常熟市名城实业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袁勤生先生本人,跟我们一起聊一聊有关企业管理智慧的话题。 袁勤生,生于1942年,是江苏省常熟市人,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原常熟江南仪表总厂厂长、常熟市王庄镇党委副书记,现为常熟市名城实业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先后被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聘为特约研究员和兼职教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标兵,被国家经贸委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袁勤生管理思想”犹如一座灯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商海航行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如今,年至耄耋,袁勤生仍然在“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孜孜以求,笃行不怠,我们期待他和“袁勤生管理思想”的研习者们可以为中国这片沃土带来新的惊喜,创造新的辉煌。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袁老,1980年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您接手了王庄水泥制品厂,也就是之后的江南仪表厂,您是怎样扭转当时濒临倒闭的局面呢? 袁勤生:1当时,我在江苏省常熟市王庄人民公社工业办公室在副职岗位上,水泥制品厂的情况,那个时候基本上销售情况还是很好,承接了全公社2万3千家农户的农房改造材料的供应,另外还有3条生产40吨以下水泥船的农用生产线。为了发展企业后劲,厂里也邀请了上海退休师傅,“星期日工程师”来帮助搞了一个测量工业温度的仪器仪表车间,公社党委决定要对这个企业进行整顿,物色了一名优秀大队书记准备到这个企业去任职。就在这个时候,我就提出来了,我向公社分管工业的党委副书记提出了我的请求:免去我工办副主任的职务,我到那个企业去任职。 我考虑什么呢?因为我以前在国营工厂搞过车间管理,搞过工厂的共青团工作,后来又当了农民业余教育辅导员,又当了多年的会计,还当过工办的管理,搞管理,管人,管事,看了比较多,自己考虑发现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能观察思考,不能亲手实践,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我有好多想法,看了国营企业的问题,看了乡镇企业的问题,看了集体企业的问题,看了乡镇机关的管理,我感觉到,改革开放叫我们大胆地干,大胆地闯,我想搞一个实验的园地,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在这个园地里实践,所以,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了。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同意我到那个厂去工作,我去了以后呢一搞就是23年,一直到企业转制。 主持人:而且还提出了文明全国四改一渗透政策。 袁勤生:我去了以后呢首先处理了这个工厂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重要的问题,人的问题,处理以后健全了厂规厂纪,文明守则。1980年我是1月去了,到12月扭亏为盈了。以后连续良性循环,不断增长,在这个基础上,那个时候改革正在大家议论的时候,但是全国的企业改革还是一头雾水,大家都在探索之中,我不是有成功经验,我有经历,什么问题,我就系统地一条条考虑。大概通过有思考过程有半年时间,把企业的一些管理的面面方方考虑怎么搞,怎么来推翻计划经济那个时候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影响我们企业发展社会主义方向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考虑了四个方面,进行彻底改革。一个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第二对企业的招工用工进行了彻底改革。第三对企业的产销管理进行了彻底改革。第四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这四项改革比较全面了,这个改革有阵痛,改革是新旧交替大家不容易接受。我对彻底改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把这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渗透在四项改革中间,解决阵痛,简称四改一渗透。这个四改一渗透一搞以后啊,很成功,引起了上面的重视。 主持人:从四改一渗透到两个文明建设,再到后来以人为本的这个核心是如何确立的呢? 袁勤生:这是一步一步来的。四改一渗透成功以后,全国各地数十万人来参观到我们偏僻的乡镇小厂,那个时候我考虑的问题更多了。我当时提出来:发展乡镇企业目的是解决农民就业,解决农民富裕,这个起点很低的。改革开放以后,苏南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了,像雨后春笋一样。相等于打仗一样出来一支异军,异军突起,很支持发展乡镇企业。我认为,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很关键的。培育一代农民,新型农民,这样就叫两手抓,后来叫双文明,乡镇企业发展不是光富裕农民,我提出了一句话,在会刊上写了:把中国乡镇企业办成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阵地,把它拉的很高,而且很正确的。结束以后,写了8篇文章,在展示厅有。8篇文章题目是:“江南怒放文明化,” 连续在常熟日报8期发表,推进了常熟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创建了首批常熟市文明单位。所以讲这也是现在讲起来的精神文明吧,就是双文明,对乡镇企业这个作用地位,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主持人:您开创了不开除工人和允许工人七进七出的制度,给足了工人们尊重和安全感,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要这样做呢? 袁勤生:这是系统地一个改革,我一个一个讲啊。我去了以后,不执行,暂时搁在那里,后来呢我发现刀下留人,留下来的人都很积极,表现都很好,那么我想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讲后来6名职工我留下来,因为整个王庄不大,2万多人,大家都知道袁勤生把开除的职工留下来了。他们都来同我联系,我那个时候刚巧要人的时候统统进来,统统收下来11名职工。这些人实际上都可以,好像不是坏人,所以我后来考虑了中国古代文化讲:人之初性本善,我想有道理的。所以我当时为什么提出不开除职工,这是一个道理啊。 主持人:您在各项制度上都做到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有一条纪律实在 让人忍俊不禁,允许工人开会打瞌睡,请您谈谈背后规定思想的逻辑。 袁勤生:你人有自由,但要执行纪律,这个要统一。你同人家不讲话,不要乱讲话,这是一个纪律,影响人家,叫自由同纪律的统一,这样以后,允许了这个,也是开明管理中间的一条,但是效果很好,没有人讲话了,大家都精神十足,反而他会感觉到我们要认真听,我们不好意思讲话,也鞭策了我一定要讲真话,一定要讲实话,不能假大空,让大家感觉到我讲的话是对的,我讲的话是要执行的,那么这样大家双向走上正路。 主持人:在大众眼里,假积极要么是因利起早要么是作秀,您为什么要提倡假积极? 袁勤生:光听了这句话呢好像不可思议,这个问题是怎么出来的?在80年代初期,因为我们这工厂呢是在水泥制品厂一个农村烧砖瓦的小土窑那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搞两个文明嘛,两个文明最初级的阶段我们要搞环境卫生,这是两个文明的最初级的啊,精神文明实际上环境卫生是初级阶段,最高级的阶段是思想文明,我讲我们中国人要思想文明,不是光环境文明,那个时候起步的时候搞环境文明,那么我们这个工厂也搞治理脏乱差的环境。有一天星期天,我们厂门口出了一版通知,明天星期天全厂搞治理脏乱差的环境义务劳动,还有一条说明,凡是身体不舒服,家里有事的人不要来,没有事的欢迎大家来参加义务劳动,但是还有一条说明,不参加的没有任何影响,没有先进其他考核,我这个通知出去以后,奇怪地很,302名职工,除了出差在外地的,统统都来了,一个都不缺。不是我有号召力,实际上我是通情达理。来了以后,大家都干得很积极,工厂的环境一天下来面貌一新,我记在心里。后来开职工大会,我就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这次302名职工参加义务劳动,改造了工厂10多年来的脏乱差环境现在这么好,在这个基础上呢我点名表扬了10多名职工 会议结束以后,掌握会议的他同我讲,袁厂长,你今天大会上表扬的这些人一个都不是好东西,他们都是假积极,他提出来以后我就马上答复他:你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这些人以前表现不好,现在做了些好的事情,可能是假的,你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的思想方法绝对是错误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思想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个什么道理?我就解释了,这些人以前表现就不太好,这次做了义务劳动做了好事,这是肯定的这是好事,但是他们是不是假,我们干部不是火眼金睛,我们不能洞察他心里,他可能是好的,也可能他是作作秀,也可能是假,但是不管他是假也好,好也好,他只要做了好事,我们就要给他肯定,给他在后进向先进转化的拐点上我们领导给他肯定,鼓励他假积极,在拐点上他感觉到领导还可以,我有点虚假的领导还表扬我,我下次还要假还要受表扬,这样在假的道路上一直假下去,叫假作真时假亦真,长期假了以后就变真了。量变到质变,后进转化先进它有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我们领导一定要发现。因为你不给他肯定,这个假的,那么我不去了,他感觉到我们再做好事领导也把我们当假积极,我们干脆不做了,破罐子破摔,重复犯罪,我们要树立榜样先进,但是你很重要的转化后进,两手抓,也要两手抓,一手树立先进榜样,一手转化后进,这样大家对明天都有希望,这个整个工厂整个社会就安定团结了。 主持人:想当干部,当先进,调岗位,做工人值班长,员工自己对照达标条件,先自报,有什么根据吗? 袁勤生:这是刚才讲的四个方面,当先进劳模,当干部,当工人值班长,调动工种岗位,这是我们比较奇特的规定。一般工厂都是领导决定,这些四个方面都是领导决定或者群众评议来产生,那么我呢这四个问题的第一步程序都是自报,我就先讲当先进,我了解了下以前方式方法,以前一种是大家车间班组评议,第二种领导指定,还有一种车间里面轮流,这个季度你曹老师先进,下个季度你秦老师先进,再下个季度张老师先进,大家轮流,好处大家香,这是第三种方法。我们在2003年的12月份贴出公告,2004年结合当年的目标任务,全厂产生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的达标的条件,1,2,3,4,5,6根据我们的目标来完成,这个领导的权力,把达标条件公布,全厂职工大家都知道,2004年达到这个6条标准就能当先进,这是一条。到了年终,每个职工对照我符合6条条件的自报,自报以后再来审核,领导批准。 主持人:就是员工达到标准的必须自报。 袁勤生:不是必须自报,你要想当先进的就自报,你认为我放弃也可以,第一程序自报,其他我不讲了,包括党干部第一程序也要自报,调工种也要第一程序自报,爱什么学什么,爱什么干什么,爱一行干一行,因为现在我们好多工厂,总工会有一条规定的嘛,要教育工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他不愿意这个工作你要教育他你要干一行爱一行,我呢倒过来,我要你爱一行才能干一行,这个呢我不展开讲啦,我们有实践中间有好多的事例,总的来讲在四改一渗透中间就是招工用工制度的改革中间,我补充一点啊,很小的改革但是我第一个改革,我到厂里后第一个改革就是搞的这个最小的改革,最小的改革什么呢?也是我实践来的。学徒工定级标准的改革,我们江南仪表厂刚开始招收38名职工,我记得,38名职工,19个大队,分配每个大队2个人,报到以后,明确规定,工办规定,3年定级,刚开始进厂拿18元,那么我就是厂长负责制第一个否定,我改革了,我讲,我同工办主任讲不搞这一套,这38个工人学徒工进来以后我宣布3条条件,执行厂规这是很重要的,独立操作自己可以操作,独立操作很重要的,独立操作以后质量合格,独立操作以后质量不行也不行,所以讲12个字:执行厂规,独立操作,质量合格。只要符合这3条,随时随地都可以申请定级。一个姓朱的,朱菊粉,她说我3个月就定级了。我讲说明你聪明人,她现在是接近亿万的富翁了,她现在是工厂的一个老总,一把手。那么她3个月就定级了。那么为什么这个改革是成功的呢?因为这个推翻了国营企业的规定,这个学徒工定级制度的改革啊很小很小的一个事情,也是我进厂以后抓的第一项改革,我亲身体会到了,看起来很小,但是影响很大。一个来讲,推翻了国营工厂3年定级标准,进厂一定要3年学徒工。第二个更重要的推翻了帮3年学3年的这个学徒工的标准。达到了一个说明效果呢?早出人才,快出人才,鼓励青年尽快成才。我很明显的38个人,按理都要3年定级的,现在最迟的2年半,最早的3个月,这些人都是很能干,鼓励他们早做贡献。所以讲小小的改革起了一个大大的作用。这是四改一渗透中间的其中一个方面。招工制度改革中间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您还倡导爱什么学什么的培养制度,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接受函授教育,您就不怕他们进步会离开厂吗? 袁勤生:这个方面我有一个总的观点,发展经济,提高员工素质两手同时抓的,如何来提高员工素质,除了思想政治素质,还有文化,技术,各个方面,还有员工的爱好,我都要鼓励。好比说员工到新华书店买书,喜欢什么书,只要是两大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的报销50%,书你拿回去。员工订报纸,党报70%报销,30%自己付,全厂所有员工干部一视同仁,公费订报我们一份都没有的,单位直接报销一份都没有的,都是私订共读。你订党报党刊的报销70%,订一般报纸的杂志的报销50%,要参加函授的我们学费书费统统报销,但是你不能半途而废。好比说1年函授你一定要坚持到考试,半年函授一定要坚持到,你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半途而废要收回学费,让他坚持学习。那么你刚才讲的函授学习,我讲一个情况你听,有一次,有19名职工他报名参加两年制的大专函授,文秘专业,按照我们的规定,学费统统报销,主办会计呢他是老农民,他很老实,想不通。他来问我:袁厂长,我们江南仪表厂今后要用多少文书秘书,最多2个吧?你现在19个人,太多了。我同他讲:你搞错了,19个人要求参加文秘专业函授,我们并不是今后要多少文书秘书,可能他们参加的一个都不用,还是用现在的,但是这些工人参加了文秘两年制学习,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厂规厂纪,对各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对我们工作都有好处的,不管他在什么岗位上,所以讲我们想的比较开放一点,所以讲,鼓励大家爱什么学什么。 主持人:您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袁勤生管理思想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成果中达到什么样的预期? 袁勤生:91年,我写了一本 【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企业家写的管理思想专著,影响很大,我们上海人民出版社,当年社会科学类书籍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影响蛮大。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们南京大学时任国际商学院院长,管理专家周三多他就带了团队到我们工厂来调研考察,调研考察以后,接下来他派了一个女的也是教授,叫杨东涛,一个教授,把我们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一些方式方法同理论上上升,写了一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本书,这个周三多教授呢发表了一篇论文叫:【论 袁勤生管理思想】,这是第一次把我这个管理思想正式命题了。他讲:提到企业管理,大家都会说 ,中国的企业管理落后,这是事实,但是袁勤生推行以人为本的开明管理已走在世界管理潮流的前列,这同样是事实。 主持人:好的,今天感谢袁老与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让我们受益匪浅,再次感谢袁老接受我们的采访。 袁勤生:多批评,多批评,多批评指导,因为我讲的都是创新的东西,创新的东西不一定正确,不一定方向对,那么希望广大观众,主持人大家呢多批评,多帮助。主持人:好的好的。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