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霜飞启朝歌 苍颜镜里奈岁何 星眸漫隐淡云外 烛影空庭照旧罗 枰烟寒雨碎南坡 残棠落棣逐秋波 前缘俱作浮尘散 情凝尺素忧几多 飞霰如霜凝素愁,荒阶苔苑困旧楼,岁闲几盏寒帐酒,归锦魂倾几度秋。《尉缭子》曰:“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事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序,四曰无敌”。大礼神明者,乃生命之佑;垂光神奇者,于妙蕴万物;洪序万事者,将淤化莲秋;无敌天下者,唯道义贯之。慎终方能追远,万年文明之诞继,千年香火之递续,从民风到家风,从举国到乡里,从庙堂到祖祠,从开荒拓土到台阁掩翠!疏香梅盛,苍柏参天,我们生活在一代又一代祖先为我们砌筑的道场荫庇里,“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远揖炎黄之陵,近敬万祖茔情,大愿民族鸿旺,更求家门恒兴。 天人合一,万物共宗,道法自然,千理犀同,万物共育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理并用而不相冲,以道生德,以德行仁,以仁化义,以义赋礼,礼者天下人文之序也。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蕴涵的古老文化底色,承载着符合自然要求的宇宙大道与人伦法则,为人类社会贡献着道法自然的人文价值。在当今资本主义文明及其文化价值日薄西山之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豁然朗晰,中华文明即将担负起重塑世界人文价值的重任,此乃大势所趋,天道难逆。 曲韵清灵玉笛吟,飞阁碧槛付瑶琴,醉乡偶入桑梓地,难忘回眸气象新。《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人伦有序,礼仪定矣,万物芸芸,以道为本,天下熙熙,以理为根。从“利益至上”向“道义至上”转变,乃是人文思想升维的不二选择,人类万物化生于天地自然之中,不过是万物丛林里一舟过客而已,人道必须服从天道,人伦规则必须效法自然法则,这就是敬畏天地尊重自然之原本。故而《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天地,化我者大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界文明五彩缤纷,虽形式多样,唯中华文明在历史洪流中一枝独芳,人类若真正认识人类文明内涵及其方向,必须跳出狭隘的“利益至上”的三维羁绊,不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人文价值是什么?若从哲学意义讲,人文价值是一种恒定的普世的道法自然的博爱理念,它在弥久岁月的大浪淘沙中定会与时俱进,也会脱胎换骨,但灵魂不变,精神如常!或曰博爱,或曰慈悲,或曰仁义,或曰孝悌,或曰诚信,或曰天人合一,或曰道法自然,它超然于物外,又怀道胸中,它是大地回春前的酝酿,它是溪流潺潺中的自强,它是熙熙攘攘中的坚守。人类文明的取舍之道,不应以利益链条作为至上原则,人文价值应该包含在天地万物的规律法则之中,人道符合天道,人理符合天理,人意符合天意!故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浅月穿荷秋水流,且棹青帆宕孤舟,寒亭莫问归时路,唯有清辉映心头。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