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区域 天下 访谈 文化 科技 图片 视频 城事 手机版
综合

传承畲族文化的蓝伟娥

来源:搜狐 作者:王东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0-10
摘要:走进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城东路的畲小娘工作室,游客们便会被室内几尊身着畲族服饰、佩戴头饰的模特和摆放有序、款式各异、色彩艳丽的各种畲族头饰所吸引。那精美的图案和制作工艺,简陋而富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纷纷租一套来在附近的溪水边、廊桥

走进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城东路的“畲小娘工作室”,游客们便会被室内几尊身着畲族服饰、佩戴头饰的模特和摆放有序、款式各异、色彩艳丽的各种畲族头饰所吸引。那精美的图案和制作工艺,简陋而富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纷纷租一套来在附近的溪水边、廊桥上、县后老街等地拍起照片上传到朋友圈。

室内一侧的墙脚边摆放着一张工作台,堆满各种头饰制作材料、配件。“现在,越来越多的畲族年轻人在结婚时候选择传统的畲族服饰了,刚来了一批订单,这几天要急着赶出来。”工作室的负责人蓝伟娥,正一边唱着畲歌,一边熟练地赶制着畲族头饰产品…

1971年,蓝伟娥出生于柳城畲族镇白马下村。这是一个畲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畲民有老教小、会教不会、口口相传、代代承袭畲族山歌及其它礼俗的风尚。蓝伟娥从小喜爱畲歌,跟奶奶睡觉前必须来一段山歌再睡,她天生就一副甜美的好嗓子,唱起山歌悦耳动听,声音宽阔滋润,具有穿透力,17岁第一次参加镇里畲歌比赛就得了一等奖,被人们称为畲乡“百灵鸟”。

2013年以来,武义连续举办畲语畲歌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同时还编写畲语读本进行宣传推广。白马下等民族村经常组织畲汉群众会聚一堂,举行畲歌演唱、对歌,既传承畲族文化,又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蓝伟娥曾多次参加过畲乡风情培训班,演唱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曾为上周云海摄影颁奖仪式唱《敬茶歌》,在坦洪乡百花会上唱《高皇歌》,在柳城畲族镇百花会上高唱《宣平是个好地方》等畲歌,为武义乡愁记录片《梁家山秘境》唱开篇山歌《七个横栏八个弯》,县里还多次邀请她为视频节目中畲语畲歌配音制作。在省第二届风情旅游节江下村三月三歌会上,蓝伟娥登台演唱《畲族三月三》畲族新民歌,在杭州畲族馆婚嫁节目中主唱《拦路歌》,还参加过浙江流动大舞台演唱《畲乡情》,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畲族端午节民俗节目,蓝伟娥主唱《畲家粽》插曲,为浙江卫视畲语演唱《武义是个好地方》,2016年中央电视台用了三天时间拍摄蓝伟娥做乌米饭的镜头,在《农广天地》栏目播出,镜头也曾出现在山东卫视、中央2台《财经》频道等,受到观众一致好评。2018年,蓝伟娥被县有关部门评为“畲族山歌非遗文化优秀传承人”。

作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的蓝伟娥在柳城当地颇有名气。2021年,蓝伟娥受邀成为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和和柳城幼儿园“畲歌畲语”课程的校外辅导老师,将老祖宗们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畲族歌曲、畲族童谣、畲族方言教给孩子。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学会了不少畲族歌曲。每个星期的畲族特色课,使课堂氛围就异常活泼,营造了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尽管在外打拼历练多年,但从小生活在畲族习俗氛围浓厚中的蓝伟娥,对畲族传统习俗技艺情有独钟,一往情深。说到蓝伟娥做头饰、凤冠,还要从10年前说起,2014年武义县民宗局组织一批畲家年轻人去杭州参加畲乡风情培训班,蓝伟娥才真正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在培训班跟着老师学习做畲家头饰时,面对精美的凤冠,心中便有了强烈的做畲族头饰的想法,继而进行畲族头饰制作,开始圆梦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工艺技艺制作。

之前,蓝伟娥唱歌表演戴过畲族头饰,却从未自己新手制作过。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性倔强的她没有服输,坚强应对困境。蓝伟娥多方寻找查阅各种有关畲族头饰制作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摸索着制作。村里有的老人还有些实物饰品,她想买过来,可又怕老人舍不得卖掉。没想到,得知蓝伟娥是要学做畲族头饰,两个老人拿出压在箱底当年结婚时的头饰送给了她。感动之余,蓝伟娥下定决心要学好制作畲族头饰技艺。她白天采摘茶叶、干农活,晚上就畲族头饰拆解实物,再制作安装,反复进行比对,没多久,就能制作出一批款式新颖的畲族头饰了。“三月三”等当地举行畲族文化相关的活动和表演都会到她这里购买头饰或借用。

“畲族头饰的制作工艺挺复杂、枯燥的,需要耐心、细心”,蓝伟娥介绍说,一个最简单的头饰制作,也往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而复杂的一个头饰,则要制作两天左右才能完工。有的一个头饰,仅需要的各类各色珠子,就要穿串3000多粒。

初试成功的喜悦,并没冲昏蓝伟娥的头脑,她深知自己在头饰制作技艺上的不足。只要得知哪个村有老人还会制作畲族头饰时,她就会丢下手中的农活只身前往拜师学艺。就这样,蓝伟娥不仅多方面学习传承了畲族头饰的制作技艺,而且也进一步了解到了畲家的民族文化。

2015年11月23日,柳城畲族镇白马下村一场真正的畲家婚嫁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和不少摄影爱好者。新郎陈建杰是建德市人,一早他就带着迎新团来到了白马下村迎娶新娘蓝昀莉。

按照习俗陈建杰等人一到村里就换上了畲族服装。婚礼从双方请来的畲族歌手对歌开始进入高潮。杉树枝拦路、门闩挡门……通过对歌新郎才能通过一道道门坎进入新娘的闺房献花表爱心。

酒宴中,客人们在劝酒歌中,边品尝主人准备的佳肴,喝美酒。

以歌代言的“哭嫁”、走三步退三步的“留桥”……无不表达了新娘对娘家无限的留恋以及亲戚、小姐妹们对新娘的不舍,十足的畲乡风情扑面而来。

陈建杰说,他想过很多次自己举行婚礼时的方式,但真的没想到会进行一场这么充满民族风情的婚礼。亲戚朋友、同学都觉得他这样的婚礼别具一格,纷纷向他祝福。

新娘的母亲就是蓝伟娥,这场充满畲族文化的“婚嫁”就是她新手策划安排的。“我参加过很多次畲‘婚嫁’的表演,很多次想为什么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了结婚的‘婚嫁’形式了呢?我当年出嫁没有以畲族的习俗进行,一直感到遗憾。”蓝伟娥说,她大女儿正好要结婚了,就试着与女儿、女婿商量是否可以用畲族传统“婚嫁”的形式接亲。女儿、女婿满口答应,连说以这种形式结婚好。亲朋们听了也很支持,一些老人更是出谋划策,把当年自己出嫁时的程序经历手把手地教给蓝伟娥。今天女儿实现了她的愿望,蓝伟娥心里很是激动。

老支书钟福金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畲族元素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象今天这样真正以畲族习俗嫁女村里近几十年来也是第一例,对畲族风情的传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此之前,宣平一带仅仅把“婚嫁”用于表演,自从蓝伟娥把畲家“婚嫁”用于现实生活中后,越来越多的畲家姑娘、小伙子出嫁或娶妻的婚礼便以这种“婚嫁”的形式进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附近村民前来观看。

近年来,刻苦钻研畲族头饰制作工艺,制作技艺日渐见长的蓝伟娥,积极参加各类畲族传统文化演出和非遗产品展示。同时,将目光瞄向了将畲族头饰制作工艺,用于发展乡村非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在2020年浙江省首届畲族文化创意产品比赛中其制作的头饰得了优秀奖。

蓝伟娥潜心钻研传承畲族头饰制作的事例,引起了当地文化旅游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23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蓝伟娥有的自己“畲小娘工作室”,从此,她更是一头钻进了畲族头饰制作的工作中,现在她一天基本能做一个完整的凤冠。随着各地旅游的兴起,她制作的畲族头饰越来越受到游客和畲族文化表演者的青睐。

蓝伟娥还把自己制作的畲族头饰拍摄制作成小视频在抖音、朋友圈发布,通过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的粉丝,渐渐地蓝伟娥的作品走向了全国各地,很多重要会议上都出现了她制作的凤冠,订单不断。同时她与专门制作畲族服装的人合作互补,平均每个月能卖出约50个头饰和几十套畲族服装。

“这些年,县文旅部门和镇政府都在关心支持我,为我传承畲族传统文化提供支持和方便”。蓝伟娥说,我也因此有了多次前往福建、丽水等地参加有关畲族文化活动,认识结交了许多非遗传承人,与他们交流非遗传统工艺制作技艺,使自己制作的畲族头饰工艺不断得到提升。(王东方)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发现 | 区域 | 天下 | 访谈 | 文化 | 科技 | 图片 | 视频 | 城事

Copyright © 2018-2028 江苏源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 电脑版 | 移动版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