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壮瑶医智慧遇见校园近视防控,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0月20日,一场名为“非遗爱眼护眼进校园近视防控公益活动,在南宁市欣蓝天学校温情启幕,不仅为师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视力健康服务,更开启了一堂行走的“非遗文化传承课”。

本次活动由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发起,南宁市欣蓝天学校、广西五代同堂健康有限公司、南宁市康乐诊所、广西瑶医眼疾疗法传承基地共同承办,旨在响应国家青少年近视防控号召,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惠及当下。
升旗仪式拉开“护眼+传承”双重序幕
清晨的校园,国旗飘扬。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启动。欣蓝天学校张桥校长在致辞中深情表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视力,更是一扇通往清晰未来的‘窗户’;我们传承的不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一种守护健康的文化自信。”这番话,道出了学校在“智力与视力同步培养”上的坚定追求。

“活态非遗”课堂:老技艺解决新问题
在核心宣讲环节,三位主讲人轮番登场,带来一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护眼文化盛宴。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杰清率先开讲,用贴近学生的话语打破大家对非遗的刻板印象:“它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而是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活文化——可能是爷爷奶奶讲的故事、舞台上的传统舞蹈,也可能是老匠人手里的技艺、守护健康的传统医药智慧。”他结合活动主题强调,今天将“非遗”与“爱眼护眼”结合,正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好体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护眼智慧服务现代生活。

广西民族医院眼科主任吴尚国 主任医师,则化身“用眼侦探”,聚焦同学们熟悉的课间、课后场景,抛出“看黑板模糊不等于真性近视”“揉眼睛的3个隐藏危害”等实用话题,现场互动频频,笑声掌声不断。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瑶医眼疾疗法第六代传承人卢玉香的“沉浸式教学”。她现场演示传统穴位按摩技法,双手轻柔地在眼周穴位游走,并邀请学生上台体验。“这是睛明穴,这是太阳穴,轻轻按压就能缓解疲劳。”卢玉香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指导,“不用打针、不用吃药,用老祖宗的智慧就能守护我们心灵的窗户。”


从筛查到体验及治疗,构建完整护眼闭环
根据筛查数据与学校推荐,活动还为每班1-2名学生、5-10名教师及2名家委提供了免费的瑶医特色治疗体验。治疗过程中,专业人员全程记录,并对“技法安全性”“适用人群”等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让师生安心体验、放心接受。

“这不仅是一次护眼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文化自信课。”活动尾声,校长总结道,“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非遗护眼’纳入校园健康常态化工作,让‘保护视力就是保护学习力’的理念真正扎根。”


据悉,本次活动实现了全校2198名师生视力档案100%数字化覆盖,预计将帮助至少300名师生改善视力问题。未来,南宁市欣蓝天学校有望打造成为“非遗传承与青少年健康融合”的区域示范校,为更多学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健康”校园建设新路径。

这场关于“清瞳”与“传承”的校园行动,正在书写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 —— 最好的保护是让它被需要,最好的传承是让它被使用。(通讯员:韦小梅 梁汉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