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新华在线网综合 • 正文

丁洋洋:在新能源技术战场上,以动力系统促动行业升级

发布时间:  人气: 次  作者:admin

丁洋洋,201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现任奇瑞汽车上海研究院,也就是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系统中心项目经理。她主导了奇瑞首款800V高压平台项目,是“神行电池”首次搭载的推动者之一,也是在整车开发一线,真正将前沿能源技术从概念推动至量产的人。

入行十几年来,丁洋洋从整车物流供应链一路转入核心技术管理岗位,先后参与观致首款高端车研发、建立国内首个汽车气味评价体系、突破首个800V平台快充方案技术选型等多个关键节点,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落地环节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她的每一步,都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在多目标、多路径、多团队协作中精准找出最优解。如今,她正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使用,以及电桩补能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致力于持续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技术突破,引领高压浪潮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与激烈竞争并存的阶段,而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等指标,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用户口碑。尤其是在高压快充领域,行业长期围绕400V电压平台展开研发,但充电效率和续航潜力难以满足用户对快充体验的更高需求。而800V平台虽在实验室已有验证,但因成本高昂、产业配套薄弱,被认为“暂不具备量产条件”。正是为突破这一瓶颈,抢占高压快充技术高地,2021年,奇瑞星途品牌决定打造其首款纯电车型“星纪元”,并委任丁洋洋担任这一战略性项目的动力系统负责人。

作为整车核心部件动力系统的负责人,丁洋洋很清楚“快充技术若不跨越400V瓶颈,就无法真正打开用户对电动车长途出行的期待。”丁洋洋以其前瞻性的技术视野,率先提出并推动应用800V高压平台技术。这一技术虽然成本高昂,但能显著提升充电效率——将充电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在行业尚未普遍布局该技术的背景下,她与团队一致判断,提高电压平台将是破解用户焦虑、引领下一代电动车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将这一创新设想落地却面临双重挑战。初期研发仅依赖仿真模拟,数亿投入可能付诸东流;同时,如何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性能上实现平衡,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这并非易事,很容易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面对这些难题,丁洋洋展现了出色的管理协调与沟通能力。针对技术风险,首先进行技术仿真验证,确保自身对技术可行性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为了匹配800V电压,她提出引入宁德时代最新的“神行电池”。该电池虽成本较高,但具备极快的充电速度,是实现800V高压平台性能突破的核心。一开始公司内部主张采用传统电池的保守方案,面对这一情况,丁洋洋主动准备多轮汇报材料,向管理层清晰阐释“神行电池”与普通电池的性能差异及其对整车竞争力的放大作用。凭借清晰的沟通和对产品长远价值的坚定判断,丁洋洋成功说服决策层放弃保守方案,选择与宁德时代合作,成为首家落地“神行电池”的车企,也为800V高压平台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星纪元”项目不仅成功上市,更获得行业与用户的积极反馈。这一项目不仅为奇瑞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技术长板,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引发了强烈反响。随后一年内,包括极氪、小鹏、理想等品牌也纷纷加速800V产品的布局与发布,推动了整个行业向高压快充时代迈进。丁洋洋所主导的项目,也因此成为国内高压平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转折之一。

历练积淀,成就系统思维

丁洋洋之所以能主导如此高难度、高风险的前沿技术项目,与她独特的职业履历与能力密不可分。与一般专注于某一技术模块的研发型项目经理不同,她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这使她更擅长从全局视角统筹复杂技术落地。

2010年,她通过校招进入供应链管理巨头世能达(Schneider),成为其管理培训生。在此期间,她接受了系统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训练,参与多个大型项目的招标、谈判与方案设计,尤其在汽车整车物流项目中,她积累了跨领域协作的早期经验。这段经历使她形成了以系统整合思维来看待问题的习惯。

2013年,她加入由奇瑞与以色列量子集团联合打造的观致汽车,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在观致研发中国首个自主高端车型的关键阶段,她担任样件物流工程师,负责全球测试零件的供应链管理。面对数万个零件的调度与交付压力,她主动学习汽车零部件知识,快速理解研发与制造间的衔接环节,仅一年后即晋升为样件样车项目经理,协调整车的制造与交付。观致汽车最终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多个“第一”,包括首个欧洲五星碰撞满分纪录和多项红点设计大奖。丁洋洋的贡献虽在幕后,却为这些成就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深入了解了汽车制造的完整流程,也为她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她转入客户品质部门,负责新车环境评价中的气味评价部分。这一岗位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新车的气味由皮革、汽油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如何量化评价并追溯气味的来源,是行业内的共同难题。丁洋洋带领团队联合中汽研制定行业标准,在行业内首个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汽车气味评价体系。他们将车辆拆解到最小单元,对每一种材料的气味进行标准化测试,并制定了严格的管控标准。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观致汽车的品质口碑,还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观致也成为国内首批参与气味标准制定的车企之一。

2015年,丁洋洋因出色的项目业务能力被晋升为整车项目经理,负责一款SUV车型从研发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是她首次从宏观角度管理一个完整项目,涉及预算、研发、生产、营销等多个环节。她依托前期积累的供应链、样车试制与品质管理经验,高效协调内外资源,最终推动项目如期上市。

丁洋洋的管理智慧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执行上,更形成了“横向拓展”互通式管理方法。她认为,传统矩阵式管理往往被动应付个案问题,而真正高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从庞杂问题中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调用全域资源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面临某供应商模具维修需40天周期的问题时,她并未妥协,而是系统分析上一代车型中的维修记录,将流程拆解至每日工序,识别出冗余环节和并行处理的可能性,最终成功将维修周期压缩到20天。丁洋洋展现的不仅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管理理念,更是主动构建问题溯源、资源调用的系统性解题能力。

她的职业路径始终围绕“系统”与“整合”展开——从供应链到制造、从单一功能到整车项目、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动力系统。她不仅懂技术,更懂如何将技术嵌入产品开发系统;不仅熟悉流程,更擅长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调用。正是这样复合的背景,使她能够在“星纪元”这类创新项目中展现出超越常规项目经理的大局观与执行力。

前瞻布局,定义未来生态

在完成星纪源项目后,丁洋洋又先后主导了奇瑞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动力系统开发工作。在增程式混动(REEV)项目中,团队遭遇了纯电车型中未曾出现的“热害”问题,所谓“热害”,就是增程器(小排量发动机)一旦启动,排气温度高达 600 ℃以上,而 REEV 的机舱又比纯电布置更紧凑,排气管与电池包、电机控制器、线束等只隔十几厘米。高温辐射把周边零部件“烘烤”到 150 ℃甚至 180 ℃,远远超出塑料、橡胶 85~120 ℃的耐温极限,轻则密封老化、线束短路,重则电池热失控、整车自燃——这种因“局部过热而殃及全身”的连锁损伤,就是业内通称的“热害”。丁洋洋在该项目中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化决策”管理方法:组织跨部门会议,准备多套备选方案,量化评估每一方案的技术收益与风险范围,逐一对零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团队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还进一步优化了车辆的三种驾驶模式,确保三种模式都能智能切换至最佳状态。这在当时的细分市场是独一份的存在。该车型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月销量稳定在二千台以上,这一销量已冲到行业细分前五,明显跑赢同尺寸纯电车型。这些细节功不可没。

如今,她正忙于新项目——捷豹路虎和奇瑞合作的硬派SUV。在该项目中,丁洋洋正将其管理经验应用于新技术研发。基于十余年实战积累,她预见性地提出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三大发展方向,并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她计划继续聚焦整车项目管理,整合多领域经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同时,她敏锐关注国内充电桩短板,拟联合地方政府与平台推动充电桩技术升级,破解行业补能瓶颈。这两个方向彰显其战略眼光——既深耕产品开发,又布局产业生态,持续引领新能源行业发展。

回望她的职业历程,正如她所说:“项目管理就像血液流通全身,让每个部件都能运转起来。”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正是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她以系统思维打通技术与管理、局部与全局、当下与未来,成为新能源浪潮中兼具洞察力与执行力的“破壁者”。她的实践充分表明:顶尖的项目管理永远是技术逻辑与人性管理的完美融合。在如今行业变革的大时代中,她依然是那位默默奔走、穿针引线,却不可或缺的破局者。(文/张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聘书查询   |   名家查询

苏ICP备18053781号-4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2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352]

Copyright © 2018-2028 新华在线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