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灌南县新集镇时,我不过是个背着行囊、心怀忐忑的外乡执法者。我曾以为,乡镇的执法工作或许因资源有限而平淡闭塞。也以为执法岗位常常意味着严肃和距离,人与人之间隔着透明的界限,礼貌疏离。然而,新集镇,这个看似普通的小镇,却用它比阳光玫瑰更浓郁的甜香、比夏日阳光更炙热的热度,以及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彻底颠覆了我旧有的观念。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工作的坐标,更意外地感受到了一种扎根于土地和人心的“富有”——那是一种所有人都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心愿,它像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而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执着而深沉的热爱与坚守使我深深感动。
金色田园的诗意栖居
田园风光描绘着绚丽多彩的画卷。漫步乡间,可见兔舍与牛棚散落在乡间小路旁,稻田里有青色螃蟹吐着泡泡,整齐划一的田垄间,挺立的玉米直指苍茫的天空,时令果蔬挂着朝露等着农夫采摘。一阵风吹过广袤原野,稻浪涌着翻滚的金黄,翠绿的树木林立,一间间精致的农房点缀在原野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在蔚蓝的天空中抛出温柔的弧线后,投进碧波荡漾的盐河里,野鸡扑腾着翅膀,轻划过水面,又迅速躲进茂密的芦苇里。农户们将现代化的家庭农场与传统农家乐相结合,让游客们既能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又能品尝到刚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美味。
阳光葡萄书写着匠心独运的诗篇。阳光葡萄是新集镇的金色名片。透明大棚内,阳光正稀疏地穿透棚顶,在串串饱满的果实上跳跃着金色的光芒,晶莹透亮的葡萄宛如青翠的碧玺珠子,透着釉色的熹光。这些葡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匠心与沃土的结晶。果农们将无限心血与温柔倾注在一棵棵葡萄树上,从精准的滴灌系统到科学的土壤调理,从细致的修理枝干到恰到好处的采收时机,处处彰显着新集人对阳光葡萄品质的极致追求。当沉甸甸的"阳光玫瑰"缀满枝头,果皮上挂着薄薄一层微白糖霜,农户们黝黑的脸庞绽开了笑容,粗糙的掌心托起刚摘下的葡萄,热情地邀请过路的朋友邻居,"尝尝看,我家的阳光葡萄很甜。"当饱满的果肉在口腔里爆汁的瞬间仿佛尝到了整个夏天的阳光,裹着蜂蜜的甘甜在味蕾间绽放成璀璨的满天烟火。
朝露晨昏里注解着勤劳致富的韵脚。绿荫成幕的乡镇公路笔直地伸向远方,两旁参天的大树上悬挂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横幅标语映着朝阳,像一条流淌着光的河流奔向远方,荡漾着年轮的微波,在清晨上班族的车轱辘里拔地而起着一座座洋房庭院。夕阳渐沉,盐河的碧波已被橙红的晚霞染成琥珀色。老渔民轻点竹篙,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霎时间,万千银鳞破水而出,在晚霞中织就流动的锦缎。夜幕降临,整洁卫生的手工工坊里还在生产着咸香可口的麻鸭咸蛋、香甜软糯的糯米、薄如纸片的千张,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都化作了夜空里闪闪发亮的星星。忙碌了一天,时间便在村口老水车的轱辘里慢了下来。乡亲们递来的白瓷碗里盛着盛夏的梅子汤甜,邀左邻右舍浅尝清凉的美好。空旷的打谷场上,村民们酒过三巡,老者击盏而歌,用江淮语调唱起《喊橹歌》,沙哑的嗓音里藏着盐河纤夫的号子,也藏着明清漕运时繁荣的时代断章。
次日,卓恒生鲜配送的冷链车载着这些新集镇带着泥土芳芬的物产沿着公路驶入高速路口,驶向全国各地,它们代表的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新集镇生态农业的生动注脚。
深厚底蕴的文化传承
军旅作家的吴强,伏案奋笔疾书,龙凤飞舞的字迹间淮海战役的硝烟弥漫,无数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画面跃然纸上,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他挥毫泼墨般写就了长篇小说《红日》,而茅盾文学奖的荣耀化作了沂河里的粼粼波光,滋润着这方土地的文化血脉。
汪曾祺老先生将苏北的风土人情与抒情的人道主义交织成五彩的光束透过明代青石板路旁的百年古树,以诗作的笔触在扉页翻动声中抒写着《受戒》、《大淖记事》。当文学爱好者经过其故居的纪念馆,恍惚间能听到汪老先生捧着书卷的读书声,踩着黑布鞋踏过鹅卵石街的细碎回响。
王个簃以“金石入画”的技法,将家乡天井旁那株爬满院落的紫藤“移植”到故宫博物院内,透过展览室内陈列着工艺品的玻璃,我仿佛看到慈祥的王个簃老人正在给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们送去一份份奖学金的质朴背影。
周璇作为苏绣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人,她创新出"虚实乱针绣法",在指尖翻飞间,便将酒肆,行人,店铺,石桥等织入《清明上河图》的绣卷中,完成了“楚柂吴樯万里船,桥南桥北好风光”的古今对话。又将其作为文化交流的国礼赠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彰显着我国文化自信的大国风范。
这里民间艺术文化也熠熠生辉。李氏鼻式疗法,传承着百年医道;嵇氏古琴,余韵悠长又工艺精美;柳编工艺品手工精湛,远销日韩。而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的新集镇,淮海戏传习所每年在这里演出80场,台上的戏剧演员们云鬓花颜,水袖朱裙,金步摇曳,眼波流转间顾盼生辉,悠扬婉转的旋律,尾调甩高八度的唱法,为群众们贡献了一场场淮剧视觉听觉享受的盛宴。
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民心民愿为毫笔,在织诗的光影里,在绘梦的水车中,勾勒出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
守望相助的人间暖意
新集镇的人情,如盐河之水,清冽甘甜,缓缓流淌,润泽人心。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孕育出淳朴厚重的人文气质,乡亲们以守望相助为弦,以无私奉献为谱,轻唱浅弹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暖意。
热情关怀异乡人。初来伊始,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只盘旋低鸣在乡镇冰冷的建筑群间却寻不到归巢的小鸟,感叹人生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只作寒江点点萍。当新购买的电器出了故障,邻家爷爷奶奶知道后,二话不说,主动帮忙修理。我以酬劳答谢,爷爷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如冬日的暖阳温暖了独在异乡的我。雨天里总有热心的邻居替我收起放在外晾晒的衣服;也总有叔叔阿姨送来还挂着晨露的瓜果蔬菜;我着急外出忘记关门时邻居姐姐也总会帮我锁好门窗……当我买上礼物表达谢意时,邻居们却笑着拒绝,说道,“来了这就是一家人,应该的。”这些真挚友好的日常小事似春风送暖般渐次吹入我孤冷的心房,让我在陌生的乡镇找到了温暖的归巢,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质朴也最真切的关怀。
邻里互助显真情。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乡邻间的情谊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然各自长成了亭亭如盖的大树,彼此紧紧依偎,共同分担寒潮、风电,霹雳,又共同分享雾霭,流岚、虹霓。平日里,半碗新磨好的豆腐,一盆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包子……装载食物的盆碗便在院墙与篱笆之间来回穿梭流动着。农忙时节更是一幅动人的画卷:晨曦初露时,乡亲们已扛起锄头自发帮忙;皓月当空时,田间劳作的身影仍未散去。遇到恶劣天气时,邻居们一拥而上帮忙抢收粮食,确保乡亲的收成不受影响。“一家有难百家帮”的精神,是新集镇最宝贵的传承之宝,它通过这些稻穗般细微的善意将每个人的心紧紧相连成比血缘更牢固的同心结,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
温情执法暖人心。尤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冬天,执法途中遇见乡亲三轮车陷进渠沟里,同事们立即停车施以援手。几名乡亲们也闻讯赶来,众人喊着号子将车拖出泥泞时,溅满泥浆的脸上绽放着耀眼的笑容。我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温情脉脉的一幕,当我提议将照片发到工作群时,他们却摆摆手,说道"这都是顺把手的事,没必要宣传。"处理违建拆除时,控违办采用"送法上门"的方式——执法人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倾听诉求,在法理与人情间寻找平衡点。雨天里,会帮摊贩收摊遮雨;执法时遇见邻里发生口角,会上前耐心地劝解双方,化解矛盾。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执法为民"的真谛,既守护着小镇和谐的秩序,也温暖着千家万户的灯火。
新集的温情,如明月照拂大地,静默且悠长。正是这一方水土培育出的人间真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富足,什么才是值得一生珍藏的美好。
工业产业的战略高地
政通人和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地基。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不仅彰显了乡亲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形的动力。在一个充满善意和互助的人文环境中经营,企业能够大大降低“隐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内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栖息于此,就如嫩苗植根于肥沃的泥土,不仅汲取养分,更可在祥和融洽的人文氛围中舒展枝叶,焕发蓬勃的生机。政府则是辛勤的园丁,在产业成长过程中为其“浇水施肥”、“修剪枝叶”,助力产业成长为参天大树。这种“政通人和”的力量,是任何冰冷的资本都无法比拟的,是产业长久发展、基业长青的坚实地基。
交通便利是产业长青的活力源泉。新集镇地处盐河与沂河交汇,明清时期便是重要的漕运要道,水运便利。盐河航道沿镇东侧穿行而过,航道的新集作业区内,船舶云集,年吞吐量突破80万吨大关,展示着航道依然出色的运营能力。新集镇现代化的区位交通也日益完善,204国道纵贯南北,236省道横穿东西,构成十字形交通网络,覆盖淮安,盐城,连云港市区等周边城市,三条县道纵横其中,农村公路字四通八达。站在高处俯瞰,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道路宛如银灰色的动脉,在广袤的大地上纵横交错,而川流不息的车辆恰似动脉中奔腾的血液细胞,为新集镇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如今,新集镇产业蓝图的恢宏诗卷正徐徐展开。环保建材产业园区内,以江苏新瑞重工业为龙头集聚着23家相关配套企业,完成了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初具规模;智能门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总产值稳步递增,现已占据苏北地区市场六成的份额,独领风骚;23家电商企业依托345省道优势,扎根于物流园内,日均万张的快递单在打印机内以井喷之势飞出,似候鸟滂沱的羽翼冲破高空的气流,描绘着数字经济腾飞的轨迹;智能装备产业园内数控机床项目在穿金裂石的切割声中,初露峥嵘;冷链物流中心万吨级物流冷库里冰鲜着跨越时空的生态产业活力;新集镇的稻田云海里,"生态密码"正改写着贫困记忆。捷报声中,"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让年产绿色稻米突破2.4万吨,特色果蔬种植面积达8000亩,其中新集西瓜更是得到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稻田里套养的小龙虾,则在夜市供不应求。
腾飞之志,履践志远。新集镇以物产资源为托,以阳光葡萄为媒,广邀天下,一同擘写新集镇产业蓝图的新篇章。
一方沃土的心灵之旅
盐河生态廊道,宛若一根银色的丝线穿引着12公里的滨水步道,将散落的古遗址、湿地观鸟台、芦苇荡串成碧玉璎珞,嵌在盐河的眉眼间,廊道便兀自有了绰约多姿的风情。观鸟台上眺望盐河的百鸟:“鸟界国宝”的白鹳在浅滩上俯身啄食,戴胜衔鱼飞起溅起白色的水花,白鹭掠过野生莲蓬激起一道弧光,黑水鸥在浅滩上用草和芦苇筑起浮巢……盐河水波里游弋着野生鲫鱼,银灰色的鳞片闪烁着冷冽的清光,恍若遗落的星辰碎片重归地脉。夜色中的生态廊道,萤火虫正沿着明代古渠的走向排列成星链,穿过芦苇荡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行,照亮野鸭饮水时留在溪石上的爪印。
宁静的天然氧吧,是驻足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原野上,闭眼聆听,和煦的秋风正以大地为琴,徐徐拨弄出层层的稻浪,跃金般涌动的浪纹便从脚下一直荡漾到地平线,演奏一曲天地和鸣的光辉乐章。不远处层层叠叠的树林郁郁葱葱,走进树林深处,古茶树枝头的茶果与荷塘淤泥里白莲孕着的种子正同步灌浆。紫叶苏燃起深红火焰,与野枣树橙黄的果实交相辉映。红嘴蓝鹊在枝桠间俯冲而下亲吻纯白的多被银莲花。阳光穿过树枝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圈。野花的清香,清冷的木香混合着泥土蒸腾出的潮湿气息,漫入鼻尖,疗愈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心灵。
传统的牛耕展示区,建有200亩亲子采摘园,同时还开发"二十四节气"农事课程,将农耕劳作的智慧继续渗透进这片土地的肌理深处,长成了梨雪桃霞、夏花秋果的片片果林。大人和孩子们则在采摘园内度过了别样的亲子时光,七月流火,阳光穿过葡萄的藤蔓在孩子们脚背上洒下点点光影,似无数在人间的精灵起舞弄清影。孩子们围成一圈,听讲解员讲述牛耕文明的历史,讲述这块土地上农业发展变化与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关系,讲述农民生产粮食的艰辛,孩子们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稚嫩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展区智能传感器上显示的灌溉数据,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开荒记录形成农业经济飞跃式增长的等比数列,而换算出的公比值悄然裂变成今天新集人的幸福指数。这种跨越时空的能量守恒,让脚下的土地始终保持着36.7℃的精神恒温——那是一种对粮食和土地始终如一的敬畏与热爱。
春季举办的"清河花朝节",藏着鲜花经济的诗意账本。在晨曦中苏醒,民宿阿姨已经贴心的熬好米粥,端着刚出锅的香喷喷的馒头热情地招待远方的朋友,笑容的皱褶里藏着经年的岁月,而眼神依旧闪烁着质朴善良的光芒,不仅温暖了四季,也温暖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推开民宿的窗便是万亩花田的景象:火红的杜鹃如荼,洁白的玉兰似雪,鹅黄的连翘恰金……微风拂过,花瓣纷飞,花香沁人,令人心旷神怡。这方冷暖色调错落的花田,引来蝴蝶蜜蜂来回穿梭着调色,调配出春天最美的色彩。每年突破五万的游客信步在芳香浓郁的花海里,采购着各色鲜花去装点诗意人生。
结语
缓缓打开这本古老的新集之书,每一页都鲜活地抒写着关于"富有"的新注脚——是盈车嘉穗的丰收喜悦,更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情谊;是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更是人与人之间坦荡无私的信任。夜空下万家灯火,犹如神祇之灯,指引着这片土地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