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路过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的九峰村,都被其数不尽形象各异的岩、崖、峰,古树、茂竹、碧水、小桥所吸引,有一种想下车来游玩一下的欲望。

九峰村以大莱口村为行政村,因村民世代在九峰山脚下繁衍生息,2020年与岩宅等自然村合并时,改名为九峰村。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宜人。各种造型的天然奇观石,奇特险峻,加上地方的传说便更让人惊叹。九峰村距县城约 18公里,与寿仙谷名胜景区相连。
友高平从小生长于岩宅自然村,2021年国庆期间陪同笔者游览了九峰村。

这是一个如船形般的小村庄,走进村里,一条名叫高溪的溪水如一条碧带穿村而过,村头一座巨石犹如天外来客立于高溪龙潭口左侧,溪边古樟绿荫铺盖,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名高溪桥,建于同治十三年 单墩双孔石拱桥,长19.52米,宽3.24米,是武义县文保点。该桥护栏石叠,石缝间苔藓丛生,古藤缠绕,有的如一幕青帘悬挂于桥下,像是要伸入溪水中,吸口水滋润藤根。原有的桥头抱鼓石已不存,唯有榫头依旧,其余护栏条石完整。另一座水泥桥、一座木制廊桥架于高溪之上,便于两侧的村民来往。

过廊桥,沿着一条山路往上走,一座座巨大的石头在杂树、草丛中呈现。约走20来分钟的时间,穿过一丛竹林,一堵五六十米高,长百来米的岩壁挡了眼前,虽久旱无雨,亦有水滴从岩顶随风而下,水到之处,绿草茵茵。高平说,这座岩壁村民称之为“滴水坛”。据传,古时有条恶龙被囚禁于此。当时恶龙想逃脱此境,拼力喷水与挣扎,但终因岩厚壁固,难以撑破,形成今日之胜景。平时岩顶上终年瀑布不断,可惜这次无雨的日子太长,看不到那壮观的场景了。
下得山来,愈往村尾走,各种形状各异的岩、崖越多,有“狮子岩”、“吓纱岩”等。亦有海豹观月,海蚌卧海滩、和尚看尼姑等形似的岩崖。

有一“猴祖墓”岩石在半山腰上,据说古时清明群猴聚此,献果祭之。第二日,当地人在平坦的岩石上还能捡到果实,只是不敢拿来吃,据说吃了会变成猴子,此岩因此而得名。也有村民说,清明时节也正是竹笋生长的时候,来往腾跃之间,群猴经常把竹笋折断,村民很气愤,就敲锣打鼓把猴子围起来。猴子见逃不脱了,就向大家作揖,求饶命,看到猴子这个样子,村民也就放了猴子。
在众多的崖石中,令人胆战心惊的是那巍然突起的“吓纱崖”。相传古时候有个回家摆阔的赃官,路过此地,抬头仰望,一眼望见高耸人云的石壁正扑面压来,吓得乌纱帽落地,回家后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吓纱崖”由此得名。

九峰山山顶较为平趟,竹林摇曳生姿。高平说,他小时候听姑姑讲,从山脚到山顶原来有几个石头做成的凉亭,山上连绵着几座寺庙,后来都没有了。在一片竹林中,高平指着一个水井说,年少时他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口渴了就从这个井里打水喝,清凉带点甜味。据传,这一带以前都是寺庙,这个水井是当时寺庙的和尚用的,一共有九口井,现在就剩这口了。由唐宋香火旺盛的九峰禅寺及后来演变的九峰书院,昭示了九峰村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自然融合一体。
站在九峰山山顶,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放眼望去,沟壑纵横,峰峦连绵,山深谷幽,傲然挺立的群山犹如“漂浮”于水面之上,又像散落于青山翠谷之中。山边悬崖峭壁,令人双腿发软,胆小者不敢走近。有一岩石名为“九峰岩”。一峰连一峰,如黄河九重浪,又如传说中的九里头蜂,偃卧于此。相传,汉朝时王莽篡位,刘秀亦起兵讨伐,不料战败仓皇而逃,逃到此地,被四面包围,正当刘秀欲挥剑引颈自刎时,天降九里头蜂,展翅隐其形,使刘秀逃过一劫。自此后,刘秀东山再起,攻克王莽,面南登基,不忘旧情,敕封九里头蜂为“九峰府”,食其邑地。后九里头蜂死而化为九峰,乃名“九峰岩”。

叶青坑山塘水库亦尽收眼底,碧波荡漾的库水,犹如一块玉碧镶嵌于群山之中,其水库岩体为麦饭石,蓄水量达100万方,其清澈浩荡水源保证了村民用水的潜力和品质。
站在山顶回望九峰村,到处都有茂竹修林、石阶木亭、小桥流水,生动再现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咏武阳诗中“风物是秦余”的恬静自然世外桃园景象。
目前,位于九峰山村的“庐峰仙境”景区已建成营业,景区注重传统旅游和现代理念的融合,突出旅游项目的体验性,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共享山水人文之趣之乐,整个景区农旅康养文化综合体。有着江南水乡的婀娜,暮归的老人和桥下轻摇的藤条,让游客张开双臂就能拥抱自然,空气中弥漫的负氧离子抚慰游客的疲惫……良好的环境,也吸引了一些市民前来开办民宿。(王东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