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技术要求,以及江苏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苏乡振﹝2021﹞11 号),结合本市实际,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局、人居办、环保局、城管局及县相关部门领导于2022年5月16日上午在石榴街道西榴村召开全市样板户户厕建设现场会,石榴街道办事处主任江伟伟、人大工委主任李东风、街道办副主任张刘军三位同志参加。
![]() (一)科学规划。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建造,应结合村镇规划和住宅建设。新建、翻建农户住房时必须配套建造无害化卫生户厕;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应同时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设施;对尚未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农户,应规划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二)合理选址。积极引导农村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厕所向卫生间转变,新建农房平面布局应安排卫生间。对于旧房改厕,厕屋应建造在室内或庭院内,无庭院的应靠近居室,以方便使用和管理;化粪池建造在房屋或围墙外,便于出粪和清渣;禁止在水源(河流、池塘、水井或其它水体等)周边建造厕所。 (三)配套实施。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农民用肥习惯、周边地形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化粪池。户厕应选用节水型便器,以节省水资源,保障无害化处理效果。根据村镇建设规划,引导鼓励接入自来水,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使用储水容器舀水冲洗,保证清洁卫生。 (四)粪污处理。经无害化处理后粪液、粪渣的使用与排放应符合卫生要求,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液施肥。鼓励将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液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或经过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入水体。化粪池的粪渣应集中抽取资源化利用,不具备条件的可就地或就近进行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 二、设计与建造 (一)材料选择 选择的产品与材料应坚固耐用,三格式化粪池鼓励使用水泥砖混产品,有利于卫 生清洁与环境保护。 1. 便器:提倡选择白色陶瓷等材料制造的水封式节水型便器,应具备质量合格检测报告。 2. 水泥砖混产品:水泥强度等级达 32.5 级以上。标准砖强度等级不小于 M10,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C25。砂浆强度等级达 Mb7.5 以上。钢筋采用 HPB400、HRB400。 3. 预制产品:企业生产的预制式化粪池和厕所设备,强度应符合相关要求,应具有质量合格检测报告和质量保险,设备供应厂商提供易损备件供应服务协议,明确相 应的维修服务责任。 ![]() 1. 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要求 2. 化粪池技术要求 第一、砖混式三格式化粪池 设计要求 容积:化粪池的有效容积需保证粪便在第一池贮存 20 天,第二池贮存 10 天。总体有效容积一般不少于 1.5 立方米,有效容积指实际贮粪容积;其中第一格不少于 0.5立方米;当第二格容积不足 0.5 立方米时,为便于施工可按 0.5 立方米设计;第三池主要用于贮存粪便用,其容积根据当地用肥习惯而定,有效深度不少于 1 米,并留有10-15 厘米粪皮的浮升空间,池深为 1.1-1.2 米。容积比例原则上为 2:1:3,砖砌池可以扩大第二格比例的容积,与第一格相同,比例为 2:2:3 或 2:2:2。可根据农村家庭人口及冲洗厕所耗水量适当增加化粪池的总容积。 进粪管:可采用 PVC 塑料等材质的管件,内壁光滑,管内径不少于 10 厘米。进粪管池外部与粪便管道相连,根据蹲便器与化粪池距离保证合理坡度,进粪管池内端 管口向下,沉入粪液面下,其深度为粪液面高度的 1/2 处,第一格有效深度为 1 米的化粪池,其进粪口即距池底 50 厘米处。 过粪管:可用内径不小于 10 厘米,壁厚不小于 5 毫米的聚氯乙烯(PVC)倒“L”型管挂在隔墙上。第一格与第二格间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格的下 1/3处,距离池底 40 厘米处;第二格与第三格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格的上 1/3 或中部 1/2 处,距离池底 55-60 厘米处;过粪管的上端是粪液的流出口,距离池底不低于 1 米,距离池顶 15-20 厘米。进粪管、过粪管平面应对角布置(“S”型),增加粪水的停留沉淀时间,以免新鲜粪便直接进入第二格或第三格。 出粪口:第三格出粪口应接入污水管网,不具备条件的应及时清掏,防止粪液溢出。 如果第三格设出粪管,出粪管高度应低于过粪管 5-10 厘米,长度适宜,出粪管端口下挖一 30×30×30 厘米方形坑,铺填鹅卵石或碎石子,上面覆土层。 盖板:化粪池盖板必须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坚固抗压,大小与粪池外沿吻合,第一格、第二格应密封,第三格的盖板应设置成 2 块,并在一小盖板上设把手,方便取粪液。 排气管:排气管用于排臭减压,水封式便器可不设置。 施工要求 池底板施工:坑底应整平夯实并铺混凝土或砂石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小于 10 厘米,砂石垫层厚度不小于 15 厘米。 池壁施工:砖砌结构的砖砌缝隙满浆砌筑,原浆勾缝后用 1: 2.5 的防水砂浆抹面,厚度 2 厘米,抹面要求密实、光滑,内壁和池底板全抹,保证无渗漏。 预制板池壁:应尺寸准确,外形规则,无缺棱少角,强度满足要求。 防雨水:粪池上沿要高出地面 5-10 厘米;池盖大小适宜,覆盖池壁外沿,防止雨水流入。 正确安装过粪管:应注意角度、方向、位置的正确性。 渗漏检验:建成后若池内出现地下渗水、满水(4/5)24 小时水位下降超过 1 厘米表明有渗漏,需做进一步防渗处理。 竣工要求:建成并达到上述要求后及时交付农户使用。 第二、预制涵管式三格式化粪池 设计要求 容积:预制涵管式三格粪池每池内径不小于 80 厘米,每池有效容积不小于 0.5立方米,总有效容积大于 1.5 立方米,原则上三个涵管“一”字型排列。三格的容积比例原则上为 2∶1∶3,也可扩大第二格的容积,与第一格相同,比例为 2∶2∶3 或 2∶2∶2。深度:有效深度不少于 1 米,并留有 10-15 厘米粪皮的浮升空间。 安装标准:进粪管同砖混式三格化粪池;过粪管与涵管连接处需用混凝土填补,确保无缝隙;出粪管同砖混式三格化粪池;进粪管、过粪管和出粪管平面布置在一直线上。 盖板:化粪池盖板要求坚固抗压,大小与粪池外沿吻合,第一格第二格应密封,第三格可留出粪口,附加把手,方便取粪。第三格盖板上加一小盖,以圆碗口型为宜,直径不小于 35 厘米。 施工要求 池底板施工:坑底应整平夯实并铺混凝土或砂石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小于 10 厘米,砂石垫层厚度不小于 15 厘米。池底稳固后再排列放置涵管,确保各涵管高度一致,再将结合处内外用混凝土填补完整,保证无缝,无渗漏。 涵管:尺寸准确、无缺损,抗压强度等建筑指标符合相关构筑物标准。 防雨水:粪池上沿要高出地面 5-10 厘米;池盖要与涵管吻合,覆盖池壁外沿,防止雨水流入。 正确安装过粪管:应注意角度、方向、位置的正确性。 渗漏检验:同砖混式化粪池。 竣工要求:建成并达到上述要求后及时交付农户使用。 第三、预制一体式三格化粪池 应选择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购置,且具有质监部门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施工和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厂家的规范化操作开展。 三、使用与管理 (一)厕所内环境卫生 1. 应经常打扫厕所,保持地面、墙壁、房门窗等清洁。 2. 便后要及时冲洗,采用引自来水入厕冲洗,或备盛水容器舀水冲洗。便器内应 无粪迹尿垢,使厕内保持无臭味、无蝇蛆。 (二)化粪池的使用 1. 新建的化粪池在使用前,应预先在第一格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液面超过过粪管下端开口处,以形成水封,防止连通管被粪皮堵塞,或使大量粪块漂入第二池。 2. 化粪池盖板平时要密闭,清掏粪渣或舀粪水时可打开,清掏完毕后盖板及时恢复原位。 3. 必须在第三格内取粪水施肥,不得在第一、二格内取粪便作肥料。 (三)粪渣的清掏 1. 应适时自主检查清除粪皮、粪渣,约半年至一年清理一次。 2. 清渣或取粪水时,不能在池边点灯、吸烟等使用明火,以防沼气遇火爆炸。 3. 所清粪渣应经高温堆肥或化学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直接用于农田施肥。 4. 鼓励各地对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四)注意事项 1. 未接入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户厕,不得将生活污水倒入便器或引入化粪池。 2. 不要在化粪池盖板上堆放重物和随意走动。 3. 厕所内摆放手纸桶或手纸篓 与会现场,市、县领导对以上要求进行逐一询问,并详细记录,对砖混式、涵管式、玻璃钢三种户厕改造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改厕质量进行现场查验。 ![]() 【责任编辑 智伟】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