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山西综改示范区营商环境工作专题推进会召开之后,7月6日,综合执法局迅速召开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争做最佳营商环境守护者刻不容缓。在综改区被确立为山西探索执法检查“综合一次查”试点的契机下,综合执法局提出“综合一次查”的执法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引深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围绕转变执法理念、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克服执法的随意性,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营造综改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会上,综合执法局向全体执法队员发出动员令: 一、做好思想动员。以党建引领,为企业、为项目、为园区劳动者解难题、办实事,加强学习和思想动员,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站位,明确开展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目标的重要性。 二、强化执法实践。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记录违法事实,大力推行非接触式执法方式,有效避免执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准确把握好入区企业从立项、建设到投产各时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发挥好综合执法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贯彻综合行政执法内涵式改革要求,使综合执法全面提效。 三、出台减免清单。实施容错免罚制度并制定容错免罚事项清单,开展对首次违法且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违法行为进行容错免罚或从轻减轻处罚。目前,综合执法局已出台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减免清单60余项,包含城管、住建、环保、“六个百分百”、劳动监察、规划监管等综合执法监管服务。同时,持续努力,让更多的企业、商户理解并参与到“轻微”违法防治中,增强企业、商户自觉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提供高效服务。落实入企服务包联制度,通过网格化落实责任制度,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网格化、智慧化、标准化、多元化建设,促进城市治理能级再上新台阶。定期送法进企业、进项目、进工地,了解掌握企业、项目存在的法律风险,梳理企业、项目困难和问题,通过座谈交流和现场办公等精准帮扶模式,为企业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向企业推行以银行保函替代现金交纳工资保证金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五、加强考评考核。在对执法中队和职员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大对执法人员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考核权重,促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与办案质量,不断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积极促进全系统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六、重视舆论宣传。加强执法人员自我约束,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树立队伍良好形象;充分宣扬先进执法人员及典型案例,积极组织开展普法宣讲和舆论宣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舆论氛围,弘扬正气,增强群众守法意识,杜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 同时,我们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在树立良好执法形象、捍卫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创新服务机制,探索执法新模式,在“服务”出效率上见真章,打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执法环境,成为山西综改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守卫者”。 |

手机版









